淺析日本西式花藝設計的形成過程
作為傳承東方式插花的主要國家,日本在西式花藝上也在不斷創新發展,經歷了不同階段,形成了現在多種花藝設計風格共存的局面。
最先進入日本的西式花藝應該是美式花藝。美式花藝最早起源於英國宮廷裝飾,但後來隨移民流入美國漸漸普及到一般民眾,並逐步形成了簡潔明快或豐滿華 麗的幾何造型。美式花藝一般是根據花材的線條、團塊、特型、散狀四個特徵合理組合,日本目前一般性的商業花籃、花束、婚禮花藝等都屬於這個範疇。它的代表 造型有半圓型、水平型、三角型、扇型、圓錐型、L型、S型等。
美式花藝為何對日本西式花藝的發展影響頗深呢?這與二戰後的美國文化和生活方式隨駐日美軍流入日本有關。當時色彩斑斕、絢麗耀目且具有強烈裝飾性的 美式花藝進入日本,就迅速風靡了日本的許多花店,這些一般人都可以製作的簡單花藝,強烈衝擊著具有深邃理念、複雜構造的日本傳統插花文化。原本適合日本人 生活起居的傳統插花開始顯得不合時宜。1967年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NFD)成立,制定了以美式花藝設計理論為標準的花藝資格考試制度。
隨後歐式花藝也開始影響日本的西式花藝的發展方向,並且日益擴大加深。這是由於上世紀70年代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與西方各國的交流也日益擴大。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生花通信配送協會(JFTD)首次將荷蘭的花藝設計風格引入日本。這種以大量花朵來突出表面構造、表現色彩和質感的花藝設計 風格給日本花藝界吹進了一股新風。這便是初期進入日本的歐式花藝風格。
隨後擁有先進技術和系統理論的德國在繼承發揚歐洲傳統花藝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引入東方插花的設計元素,發展了新的設計理論。此理論強調在充分觀察理 解鮮花和植物個性、姿態以及生長的自然勢態來表現作品。它要求設計者不僅表現植物的“美麗”,還要將其作為一個個獨立的生命來把握。設計時不僅要觀察鮮花 的形狀和姿態,還要充分發揮花朵、枝條的動感、葉片的長勢、花朵的朝向、性情、質感、色彩等等諸多條件。嶄新的德國花藝理論,恰恰符合崇尚自然、注重空間 表現的日本人的美學觀念。於是 1981年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NFD)代表日本加入世界花藝協會組織(WAFA)表明日本西式花藝設計研究以及國際交流開始移向歐洲,並引進了德國的這 一新花藝理論,開設了新的資格考試標準。與此同時,歐式花藝成為日本西式花藝設計的主流,各個日本的傳統流派均受到影響。
淺析日本西式花藝設計的形成過程轉貼http://www.wretch.cc/blog/tnfd/22104706
圖片轉貼http://www.flickr.com/photos/hanasozai/2134069079/